【編者按】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是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重要一年。全省上下正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不斷取得新成效。新華日報、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即日起推出“起筆新開局 展現新氣象”系列報道,多維度、多視角反映我省在開局之年的新思路、新舉措、新氣象。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強化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加快建設制造強省,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數字經濟。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黨的二十大報告和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地指明未來中國產業發展的目標和路徑。江蘇作為產業大省,有責任、有能力率先建立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實體經濟再上新臺階。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朱愛勛:
聚力五個“高”,奮力建設“一區一基地”
全省工信系統將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要求,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圍繞建設全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重點聚焦五個方面,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高質量打造更多優勢產業集群。黨的十九大以來,江蘇堅持把集群培育作為制造強省建設的總抓手,在全國率先出臺集群培育的指導意見,省市聯動推動政策資源和工作抓手向重點集聚,有力支撐了全省經濟平穩發展。下一階段,我們將從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推動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前瞻布局跟蹤未來產業三個方面入手,全力構建具有江蘇特色的產業體系。一是在打造優勢產業集群方面,以10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為引領,省級層面制定出臺新一輪支持集群國際競爭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和分行業政策舉措,指導重點地區盡快出臺分集群政策舉措,形成“1+10+N”優勢產業集群建設政策體系。二是在壯大新興產業方面,引導和支持具有增長潛力的新興產業建鏈,促進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四鏈”融合,加快技術、行業、模式融合創新,推動新興產業釋放市場潛力、成長為經濟發展新動能。三是在跟蹤布局未來產業方面,加快制定江蘇未來產業培育行動計劃,聚焦生命健康、第三代半導體、氫能與儲能、未來網絡與先進通信、基因與細胞等領域,開展未來產業先導區(試驗區)建設,集聚高水平人才和團隊,以應用場景牽引未來產業成長。
高水平構建企業技術創新體系。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核心在于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我省將重點在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是發揮好制造業創新中心作用。繼續發揮龍頭骨干企業牽頭作用,爭創更多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圍繞重點產業領域實現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全覆蓋,支持和引導創新中心整合創新資源、加快共性技術攻關突破。二是強化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引領。聚焦短板產業的技術和裝備瓶頸,鼓勵企業“出題”,建立“卡脖子”技術清單和攻關方向遴選動態調整機制,以“賽馬制”支持揭榜單位承擔攻關項目,引領帶動有條件的企業加大自主創新研發投入,提升產業鏈自主可控水平。三是加強攻關成果推廣應用。落實好首臺套裝備、首批次材料應用保險補償政策,定期編制省重點推廣應用的新技術新產品目錄,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一條龍”示范應用。
高層次推進傳統產業煥新升級。傳統產業是我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柱和基石。通過化工行業專項整治、落后和過剩產能淘汰退出等手段,我省鋼鐵(冶煉)、水泥、平板玻璃等重點行業落后產能應退盡退,印染、電鍍、鐵合金等行業落后生產工藝裝備基本出清,專項整治以來累計關閉退出化工企業4814家。下一階段,我省將按照“傳統產業升鏈”部署要求,突出重點行業領域,實行關停退出和改造提升并舉。一方面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另一方面加快綠色化改造。深入實施工業領域節能技改行動,全面落實工業領域及重點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實施一批工業節能降碳示范工程,建立全省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企業裝置能效清單、企業技術改造項目清單,打造一批國家重點行業能效“領跑者”。
高起點推進數字江蘇建設。我們將搶抓數字經濟關鍵賽道,研究制定建設“數實融合”第一省的實施意見,更大力度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一是大力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制定發布分行業智改數轉指南,全面開展中小企業智改數轉免費診斷,今年再完成1萬家企業改造任務。二是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深入實施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加速行動,加快工業軟件、信創關鍵技術突破與產業化應用,出臺支持軟件名城和名園建設的專項政策,支持國家區塊鏈發展先導區建設,爭創國家數據安全創新應用先進示范區。三是牽頭推進智慧江蘇建設。充分發揮好全省信息化發展領導小組作用,牽頭推動經濟社會數據資源整合治理,形成快速反應、精準高效、協同聯動的現代化經濟社會治理體系。
高效率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營商環境也是生產力。我們將以中小企業為重點,構建高效的企業服務體系,加快“數字工信”建設,盡快實現資金申請和涉企審批服務“一網通辦”、各類惠企政策“一鍵直達”,完善金融助企“白名單”制度,強化人才、金融、資金等要素支撐。建立企業負擔監測體系,健全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長效機制,實時掌握企業負擔情況,推動出臺減輕企業負擔的政策舉措,全心全力服務企業發展。
無錫市濱湖區:
改革創新,構筑“近悅遠來”產業生態
今年以來,創新發展的“最強音”激蕩在太湖之畔,“改革”“率先”“首個”等關鍵詞不斷涌現:半導體領域首個國家級知識產權運營中心落地山水城;濱湖區國有企業項目獲批全省首單科研用地CMBS……
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構建離不開產業生態的不斷優化。以改革創新賦能企業發展,始終是濱湖思考和實踐的方向。
如何讓企業辦理信用業務“像網購一樣方便”?在日前公布的第四屆“新華信用杯”全國優秀信用案例中,“濱湖區‘信用修復導服平臺’實現‘不見面、零跑腿、跨前服務’”這一案例給出答案?!巴ㄟ^積極構建企業信用修復網上通道,開發基于官微的‘信用修復導服平臺’,實現企業信用修復‘即申即辦’、內部辦理流程優化簡化,結束了紙質材料、人工遞交的歷史,開啟有‘管’更有‘服’的信用管理新時代?!睘I湖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要構建強大產業體系支撐,就要不斷激發經營主體活力。濱湖區創新舉措,出臺發明專利質押融資政策,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創新,既“扶上馬”也“送一程”。江蘇無錫卡爾曼導航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吳飛對此深有體會?!爸悄苻r機駕駛系統云平臺是企業的‘科技王牌’,但面對周期長、投入大的現實問題,公司倍感壓力?!彼f,所幸企業通過質押自主研發的9項發明專利,成功獲得900萬元貸款,擴大了研發團隊,項目周期也縮短3—5個月,“政策和資金支持,讓企業更有底氣搶占先機、贏得主動?!?/p>
“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必須集中力量,加快實現核心技術攻關。濱湖區在產業政策方面,不斷加大對科技創新領域的扶持力度?!睘I湖區委書記孫海東表示,實現科技、產業鏈的自主可控是產業現代化的關鍵,而創新的主體在企業。濱湖區通過優化知識產權運營模式,拓寬中小微科技型企業融資渠道,持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該區還將創新設立“濱科貸”等金融產品,為科技型企業送去更多發展紅利。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如何奮楫篤行開新局,推動“現代化形態中的濱湖”高質量發展?濱湖區提出,繼續對標全國首批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在現有營商環境“4.0版”政策基礎之上再創新、再優化,實現“5.0版”再升級。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睂O海東表示,站在新的起點上,濱湖區將進一步升級系統集成的政策環境、高效貼心的服務環境和親切清爽的政務環境,構筑“近悅遠來”的產業生態,以最優營商環境打造太湖灣科創帶引領區“最美名片”,為江蘇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聚勢賦能。
盛虹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油煤氣”并舉,上下游全鏈布局
去年12月28日,盛虹煉化全面投產暨盛虹高端新材料項目全球先進材料研究院簽約儀式在連云港徐圩新區舉行,標志著國內單流程規模最大的煉化一體化項目全流程貫通,成功實現全面投產。
“16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全面投產,不僅創造了單流程規模、多項核心裝置全國最大紀錄,也將企業緊缺型化工產品占比提升到70%左右,領先于行業?!比珖舜蟠?、盛虹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繆漢根說,隨著煉化一體化項目全面投產,盛虹完成油、煤、氣“三頭并舉”,烯烴、芳烴“雙鏈并進”的全產業鏈布局,可實現80%以上的原料和產品在連云港石化基地內互聯互供。
從“紡織航母”到“石化巨子”,再到“煉化王國”,進而鑄造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30多年來,盛虹集團始終緊貼國家戰略向產業鏈上游延伸,如今已實現上下游一體化發展的全產業鏈布局。
與國家政策同頻共振,盛虹瞄準產業鏈和供應鏈填空白、補短板關鍵環節,推進新能源、新材料戰略布局和技術研發,立志在新能源、新基建、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再造新優勢。
去年,盛虹自主研發的POE中試裝置成功投產,實現POE催化劑及全套生產技術完全自主化,一舉填補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盛虹也成為全國唯一同時具備光伏級EVA和POE兩種主流光伏膜材料自主生產技術的企業。
綠色發展是盛虹產業升級的另一條路徑?!拔覀円呀泴崿F國家級綠色工廠各產業板塊全覆蓋,正在加快打造光伏級EVA、丙烯腈、可降解材料3個百萬噸級綠色產業集群,助力國家清潔能源發展和‘雙碳’目標實現?!笨姖h根介紹,盛虹的光伏級EVA產能30萬噸,全球市場占比近30%;碳纖維原材料丙烯腈產能78萬噸,位居全國第一。
在數字化經濟浪潮下,盛虹集團加速以“智”促“質”,省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達到3家,打造了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5G全連接工廠等,促進集團全業務智能化升級。
“盛虹開發建設的‘虹云’智慧管理平臺獲選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全球方案中國代表案例,再次斬獲行業唯一的大獎?!笔⒑缂瘓F數智化負責人溫智惠介紹,借助“虹云”,盛虹集團整改閉環率提升40%,員工培訓普及率提升50%,安全專業知識覆蓋率提升25%。
“我們將進一步釋放上下游產業鏈一體化優勢,加快3個百萬噸級項目和新型儲能項目落地?!笨姖h根表示,2023年是盛虹圍繞“1+N”新能源新材料戰略全面發力的一年,“盛虹將繼續以‘敢創新、大創新、真創新’的精氣神,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領域,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p>
南京財經大學副校長張為付:
以產業體系建設推動經濟向“實”發展
眼下,江蘇經濟發展一方面展現出強大韌性,另一方面,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開放型經濟體系受到一定波及,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依舊存在較高的斷裂風險,構建自主可控的產業體系迫在眉睫。產業大省江蘇,要進一步推動產業升級,以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推動實體經濟發展。
以創新穩定產業基本盤。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夯實制造業的關鍵是提升創新能力。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堅持創新在江蘇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戰略性新興產業需求為導向,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通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立強大的制造體系。
以新型經濟塑造競爭優勢。把握時代大勢,以網絡強國戰略塑造江蘇產業的競爭優勢。打造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統籌基礎研究、技術創新、產業發展與應用部署,加強產業鏈各環節協調互動。提高新產品服務附加值,加速產業向價值鏈高端遷移。加強專利與標準前瞻性布局,完善覆蓋知識產權、技術標準、成果轉化、測試驗證和產業化投資評估等環節的公共服務體系。
以數字經濟賦能產業升級。數字經濟涵蓋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個方面,先進的數字技術可提升企業在數字運營和平臺治理方面的綜合效率,推動企業規模進一步擴張,帶來生產數量和生產質量的提升,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各領域的相互融合,產生新的業態和新的模式。要把數字經濟建設擺在產業發展的重要位置,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多維數字經濟體系賦能產業發展。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付奇 王夢然 林杉 統籌 杭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