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item id="7v722"><video id="7v722"><optgroup id="7v722"></optgroup></video></menuitem>
  • <menuitem id="7v722"><video id="7v722"></video></menuitem>

        新華報業網 > 首頁 > 正文
        黨媒圓桌 | 四省接力,為了“微笑天使”暢游長江
        2023/03/08 19:36  新華報業網  

          全國兩會開幕前的2月28日,農業農村部發布去年全流域長江江豚科學考察結果:長江江豚種群數量為1249頭,其中,長江干流約595頭、鄱陽湖約492頭、洞庭湖約162頭。與2017年1012頭相比,5年數量增加23.42%,年均增長率為4.3%。此前,2006年第一次科考普查數量為1800頭,2012年第二次普查數量為1045頭。曲線實現了歷史性轉折,止跌回升。通報上述數據的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馬毅表示,這是了不起的成就,并將其作為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逐步恢復的標志之一。

          總結過去五年成績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在加強污染治理和生態建設上,深入實施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作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長江江豚是長江特有淡水鯨豚類動物,是長江流域僅存的淡水豚類,也是長江水生生態系統健康的指示物種。保護長江江豚,不僅是保護它的神秘微笑,也是為了抓好長江大保護。

          全國兩會期間,新華日報聯合安徽日報、江西日報、湖北日報,跟隨一只只正在受到越來越多呵護的長江江豚,感受它們無論是溯江而上還是順流而下,都越來越自由的航跡,也通過連線長江流域四省代表委員,共同了解流域內為保護長江、留住微笑付出的努力。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地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佘才高:

          跨省協同立法,保護“微笑天使”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地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佘才高(南京市人大供圖)

          去年10月24日,國際淡水豚日,南京市鼓樓區的長江江面上,出現了長江江豚游弋的身影。長江“微笑天使”們不知道,一部專為保護長江江豚的新法規當天起正式實施,開始保護它們。而且它們無論溯而上到安徽馬鞍山,還是順江而下到江蘇鎮江,都在法規保護范圍。

          “微笑天使”無言,參與立法的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地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佘才高卻對這次全國首例單一物種流域性區域協同立法的前前后后歷歷在目,對南京市和江蘇省保護長江、守護環境的努力如數家珍。

          “隨著長江大保護戰略的實施,以及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的推進,長江江豚數量大幅下降的趨勢暫時得到遏制,但極度瀕危狀況尚未改變?!辟懿鸥咭廊挥浀媒K省生態學會副理事長、南京曉莊學院應用生態研究所所長李朝暉的介紹。他回憶,南京之所以牽頭啟動江豚保護立法,是因為南京、鎮江、馬鞍山三市所轄江段雖僅占長江干流總長度4%,卻匯集約100頭長江江豚,占長江干流江豚數量的22%,占整個長江流域江豚總量的10%。作為水生哺乳動物,長江江豚喜歡在開闊平緩的流域成對或者成群活動,活動半徑在二三十公里。南京、鎮江、馬鞍山相隔不遠,江豚經?!按T”。必須通過協同立法,構建多層次多維度跨行政區域的保護體系,才能實現系統性、整體性、科學性保護。

          如何進行制度設計,要廣泛聽取各方建議。在佘才高眼中,常年觀察、監測、記錄長江江豚活動情況的保護志愿者,無論是對保護江豚還是對立法,貢獻都不小。比如,多次參加過長江江豚救助行動的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護協會秘書長姜盟提出“在保護區之外的其他水域建立保護小區”等建議,就為立法提供了有益借鑒。

          佘才高也多次參加沿江調研,特別是來自蘇皖兩省三市的全國、省、市三級人大代表一次長達十小時的“沉浸式”跨省域深度調研,讓他記憶猶新。從安徽馬鞍山蘆葦江灣到江蘇南京長江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從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再到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代表們邊實地察看保護情況,邊深入探討立法條文的可行性。

          作為交通行業代表,佘才高對跨江通道可能影響長江江豚及其生境的問題十分關注。最終,被形象稱為“豚評”的條款列入決定,規定可能造成不利影響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按照要求進行專題論證,落實避讓、減緩、補償、重建等保護措施?!坝辛诉@一法規性要求后,今后在哪建橋梁、通隧道,都要考慮是否有利于長江江豚的保護,就能從制度上保障為‘微笑天使’留下一方安全的生存空間?!辟懿鸥哒f。

          去年9月,蘇皖兩省人大常委會同步批準由南京、鎮江、馬鞍山三市人大常委會提交的《關于加強長江江豚保護的決定》。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龍翔評價說:“決定的出臺,既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的具體舉措,也是維護長江生物多樣性,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創新實踐,為今后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跨行政區域協同立法趟出了路子、積累了經驗?!?/p>

          長江大保護的流域性,要求以法治方式保護長江必須加強這樣的一體協同。作為連任的全國人大代表,佘才高履職期間既專注交通領域,也關注生態環保。他積極參加視察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也高度關注《南京市長江岸線保護條例》等法規制定,尤其對江蘇團全國人大代表們連續兩屆四次建言,為長江保護法立法貢獻江蘇智慧印象深刻。

          2014年、2016年、2017年,江蘇代表團百余名全國人大代表三次聯名向全國人大提交議案,建議盡快制定長江水環境保護法。2017年底,全國人大環資委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了議案審議結果的報告,建議將長江保護立法列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規劃。2018年3月,江蘇代表團32名全國人大代表繼續聯名提出此項議案。

          2021年3月1日,長江保護法施行,江蘇結合省情實際對立法工作提出的建議,在其中有多處體現。例如,進一步優化長江沿線國土空間規劃和產業布局、建立省際聯防聯治協調機制、對科學合理集約有序開發利用長江岸線作出明確規定、從嚴從重處罰破壞長江生態環境行為等。(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陳月飛)

          全國人大代表、馬鞍山市委書記袁方:

          護碧水東流繪生態畫卷

          全國人大代表、馬鞍山市委書記袁方(安徽日報記者徐國康供圖)

          長江江豚被譽為“微笑天使”。曾經,長江里很少見到江豚的身影。近年來,隨著長江大保護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變化。在全國人大代表、馬鞍山市委書記袁方看來,這種變化的最直觀體現,就是江水的“清澈度”和江豚的“能見度”。這是長江流域各省市共同努力的結果,其中也有馬鞍山的一份貢獻。

          過度捕魚是影響江豚生存的最大威脅。袁方表示,保護江豚首先要從治漁開始,推進漁民上岸。2019年,馬鞍山用3個月時間拆解各類漁船5651條,在全國率先實現對長江干流及重要支流禁漁禁捕,退捕漁民過上“有房住、有工作、有社保、有學上、心情舒暢”的生活。

          “去年10月,馬鞍山、南京、鎮江三市人大常委會,聯合作出關于加強長江江豚保護的決定,這是全國首次對單一物種的流域性區域協同保護立法?!痹浇榻B,為鞏固禁漁禁捕成果,馬鞍山健全常態化監管機制,農業農村、公安、市場監管、海事等多部門協同,建立長江生態法庭和駐長江檢察室,強化非法捕撈、非法運輸、非法銷售全鏈條打擊。

          禁漁禁捕以來,長江馬鞍山段的魚類規模、資源密度分別是禁漁前的1.5倍和2倍,長江刀魚種群恢復到禁漁前的4倍,老百姓經常拍到江豚戲水的場景。

          “長江是江豚的家,保護江豚根本上是要保護修復長江的生態環境?!痹奖硎?,馬鞍山深入推進長江大保護,把治漁與治污、治岸統籌起來、一體推進景。下大力氣抓治污,扎實推進突出環境問題整改,深入推進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和化工污染、農業面源污染、船舶污染、尾礦庫污染治理,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下真功夫抓治岸,實施長江岸線綜合整治,推動向山礦區生態修復和綠色轉型發展,長江東岸實現從“濱江不見江”到“城市生態客廳”的美麗蝶變,薛家洼、浮沙圩、凹山礦坑經過整治成為生態公園,吸引市民游客競相“打卡”。

          大江奔流,自江西入安徽,經安慶、池州、銅陵、蕪湖、馬鞍山,在江淮大地蜿蜒416公里,滔滔東去。2018年起,安徽把全面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列為生態文明建設“一號工程”。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實施沿江1公里、5公里、15公里分級管控措施;推深做實河(湖)長制、林長制、生態補償機制改革,打響“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長江禁捕退捕攻堅戰;讓產業變“綠”,讓“綠”變產業。

          保護生態,生態也會回饋。去年,安徽長江流域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4.8%,同比上升2.1個百分點。生物多樣性不斷豐富,水中國寶長江江豚逐嬉皖江,鳥類國寶東方白鸛展翅巢湖。

          安徽將扎實推進碧水保衛戰,推進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實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推進長江干流入河排污口在線監測設施建設,落實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推動建立并實施長江干流跨省橫向生態保護補償等,守護一江碧水東流。(安徽日報記者 范孝東 夏勝為)

          全國人大代表、九江市委副書記蔣文定:

          鞏固轉折性成就,爭做綠色發展示范生

          全國人大代表、九江市委副書記蔣文定(供圖:江西新聞客戶端全媒體記者查婧雨)

          大江流日夜,春山綠兩岸。

          九江,襟江帶湖,是江西唯一沿長江設區市。江西152公里的長江岸線,均在九江境內。

          自2020年來到九江工作,全國人大代表、九江市委副書記蔣文定長期關注長江大保護?!包h的二十大報告特別提及‘長江十年禁漁’,體現國家意志和黨中央對長江大保護的高度重視?!彼硎?,作為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的指標物種和生態環境健康狀況的重要標志,長江江豚的保護對九江尤為重要,“2018年,長江江豚總數約為1000頭,其中鄱陽湖就有457頭”。

          近年來,九江堅決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要要求,精心組織抓好江豚保護,出臺政策加強長江江豚保護。

          “我們創建2所‘守護江豚示范學?!?,全面提升社會江豚保護意識。同時,嚴厲打擊非法捕撈,建立護豚隊,并實施增殖放流?!笔Y文定介紹,近兩年,九江在長江和鄱陽湖累計放流四大家魚、棘胸蛙、胭脂魚、黃顙魚等各苗種夏花和冬片4億尾以上,極大豐富江豚食物需要。

          九江湖口縣與中國水產科學院淡水漁業中心合作,為江豚科普教育、救助遷徒、技術服務等方面提供科學指導,基本做到“服務有專家、救助有力量、報告按程序”;投資2.5億元建設長江鄱陽湖水生生物保護中心,江豚保護能力和保護水平顯著提升。

          “隨著保護工作的深入推進和長江‘十年禁漁’的全面實施,長江、鄱陽湖的九江水域水生生物生境呈現轉折性變化?!笔Y文定欣喜地告訴記者,近年來,鄱陽湖多年不見的鳤回來了,長江刀鱭平均捕獲量明顯增長,長江江豚出現頻次大幅增加,重回人們視野。2022年科考數據顯示,鄱陽湖長江江豚數量增至492頭,實現止跌回升的歷史性轉折。

          不單是保護長江水生生物,長江岸線的變遷也是九江貫徹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要要求的歷史見證。

          九江整合水利、生態、農業、林業多方治理資金,以打造“最美岸線”升級版為抓手,開展流域水生態綜合治理工程設施建設,推進長江干流岸線利用項目清理整治。近3年,九江整體拆除碼頭46座,規范提升碼頭等項目76座,對沿江1公里范圍內37家小化工企業全部關停退出。一條沿江生態廊道在九江基本成型,長江江西段岸線顏值顯著提高。

          “我們將鞏固好轉折性成就,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爭做綠色發展示范生?!笔Y文定同時建議,國家層面設立更多綠色發展基金,引導鼓勵社會資本進入生態修復、綠色產業發展領域,引導重點行業企業開展節能改造;健全細化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評估體系,推動實現排污權、用能權、碳排放權、用水權等環境權益便捷交易,促進減碳降碳。(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 卞曄)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童金南:

          設立公眾“長江日”深化長江大保護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童金南(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長江江豚種群數量實現歷史性的“止跌回升”,反映長江大保護初見成效。長江大保護正持續向縱深推進。如何進一步喚起全社會的長江大保護意識?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童金南教授建議,“設立公眾‘長江日’,深化長江大保護”。

          童金南說,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長河,長江流域覆蓋11個省市,流域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5,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長江流域內各地發展不平衡,既流經經濟發達的長三角,也流經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省份;既流經國土空間中的優化開發區域、重點開發區域,也流經重要的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和生物保護區。長江流域人口密度大,流域人口遠大超亞馬遜河、尼羅河與密西西比河世界三大江河流域人口的總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500人。由此可見,國家提出長江大保護不僅關乎流域區人民生活環境質量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未來,而且對于世界大河流域人類主導的生態環境治理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長江流域是一個人地復雜的巨系統,長江大保護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著眼于全流域的一體化保護,既需要法律、行政、科技等多手段共同發力,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長期以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科技工作者一直關注長江流域的自然生態環境狀況在人類活動下所發生的變化,認為國家及時出臺長江大保護政策措施,尤其“長江保護法”的出臺,有力保護長江生態環境??蒲袌F隊經多年觀察認為,近年來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成效顯著,尤其是長江主流域保護落實基本到位,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提升。但與此同時,他們也發現,長江大保護在政府層面得到重視,而很多群眾甚至基層干部的保護意識還不高。

          童金南認為,沒有廣大公眾的參與,沒有公眾的生產、生活方式的綠色轉變,離開社會對長江生態環境破壞行為的監督和抵制,長江經濟帶“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雙贏”的目標難以實現。人人都自覺參與和踐行生態保護,實現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向綠色化轉變,將帶來巨大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其作用將勝過政府的投入。

          如何提高公眾的生態文明意識,調動全民保護長江自覺性和積極性?對此,童金南建議國家為長江設立一個專門的節日——“長江日”。他說,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深刻變革。變革全社會的生活方式,對節約環保影響巨大,會產生難以估量的綠色效益。設立“長江日”,旨在通過開展有組織的、統一時間的公眾活動,調動公眾參與保護母親河的積極性、主動性并發揮創造性。

          關于“長江日”活動的具體內容,童金南表示,它應當包括: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廣泛宣傳有關長江的科學知識、長江與中華民族的關系、長江在國家發展中的地位、長江的環境現狀及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的意義、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及其在長江大保護中的意義;動員沿江群眾參與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組織他們到江邊清理垃圾,開展河、湖清淤;每年發布《長江生態環境現狀年度報告書》。(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楊宏斌 實習生 熊以琳)

          撰稿 陳月飛 范孝東 夏勝為 卞曄 楊宏斌 熊以

        標簽:
        責編:劉雨菲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并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ad_image_看圖王.jpg
        信長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權.jpg
        微信圖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圖片_20220128155159.jpg
        微信圖片_20230412112324.jpg

        相關網站

        二維碼.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網上不良信息_00.png
        動態.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