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木屐,大家普遍都會想到穿著和服踩著木屐、走著小碎步的日本人,這種印象過于深刻,以至于人們會把木屐看作為日式生活的標志物之一。事實上,木屐這一鞋式的起源地在中國,有著明確的中國文化屬性。
近日,在南京市博物館(朝天宮)“千年文都 典范城市——南京歷史文化名城四十周年展”的專家講座中,南京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物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學鋒在《另眼相看:使者眼中的南朝都城——建康》演講中講述了外國來使眼中建康(今南京)的日常生活,尋覓六朝時期木屐發展、演化的歷史蹤跡。
在六朝,除了官員正式上朝的要穿靴子以外,人們普遍穿木屐。據張學鋒教授介紹,木屐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5300—4300年間的良渚文化時期。在南京,東晉時期的地層中,尤其是秦淮河兩岸,經常會有木屐出土。
出土的木屐共有兩種形制。一種整體呈長方形,一般供男士使用,另一種是細橢圓形的,多為女性使用。木屐“男方女圓”的規制在傳到日本也被保留了下來,他們所穿的木屐與六朝建康城中出土的木屐幾乎一模一樣。
六朝人有多愛穿木屐,史書中也有所記載。講座中,張學鋒教授還分享了幾個六朝名人與木屐的趣聞。
阮孚是“竹林七賢”阮咸的兒子,阮籍的侄孫?!叭铈谛院缅?,或有詣阮,正見自蠟屐”,有人去看望阮孚,看到他正在給木屐打蠟?!耙蜃試@曰‘未知一生當著幾量屐’”,一邊磨一邊在嘆息,不知道一輩子能穿幾雙木屐。
曾任烏程(今浙江湖州)令的虞玩之曾一雙木屐穿了二十年。齊高帝蕭道成鎮守東府,“朝野致敬,玩之猶躡屐造席子”,虞玩之竟然穿木屐去赴宴。高帝拿了木屐親自來看,那木屐已是被火所熏黑過,橫斜的芒草扎腳,屐帶斷了用芒草接了起來。便問他:“你這雙屐已經穿了幾年?”玩之回答:“開始穿官服時,任征北將軍的屬官時買的,已穿了二十年,貧窮士人不容易置辦它?!?/p>
東晉丞相謝安是個典型的北方人,在淝水之戰中,謝安以八萬兵力擊退號稱擁有百萬的前秦軍隊。接到侄子謝玄發來的捷報時,謝安正在下棋,他淡定地說:“小兒輩大破賊歸矣?!毕峦昶逯x安返回內室時,再也壓抑不住內心興奮,木屐撞在門檻上,屐齒都撞斷了。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笔抢畎自凇秹粲翁炖岩髁魟e》中留下的名句,謝公屐就是南朝著名詩人謝靈運的發明。謝靈運對木屐情有獨鐘,他喜愛爬山運動,為便于上山下山,他發明了可以隨時拆裝前后兩個屐齒的活齒木屐;上山時拆除前齒留后齒,下山時拆除后齒留前齒,這樣能夠更好地保持平衡,也會更省力氣,方便爬山行走。
由此可見,木屐在六朝時期有多么受歡迎。所以,外國使者在建康街頭看到的男女老少,只要不是正兒八經上班的官員,幾乎都穿木屐。
隨著時代的發展,上世紀70年代后,木屐在我國基本上退出了人們日常生活的舞臺。但起源于中國的木屐,卻仍然在日本繼續流行。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張潔茹